新鄉(xiāng)污泥生物濾池廢氣處理多少錢
學習湖州篇
開門即花園
鄉(xiāng)村變景區(qū)
焦作不止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,還有很多不可不看的風景:有山居民宿美學代表“云上的院子”,有太極小鎮(zhèn)陳家溝,有“老家莫溝”……開門即是花園、全村都是景區(qū),這樣的鄉(xiāng)村,懷川大地正越來越多,美麗鄉(xiāng)村的風情畫卷正在徐徐鋪開。
太湖古鎮(zhèn)景色迷人。
焦作鄉(xiāng)村的美麗蝶變,和我市五年大學習分不開。今年6月中旬,我市“學湖州晉江、促高質量發(fā)展”專題研修班走進江南,推動我市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實現“加速度”。
浙江省湖州市是習近平總書記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誕生地、中國美麗鄉(xiāng)村發(fā)源地。湖州舉“兩山”旗,走“兩山”路,創(chuàng)“兩山”業(yè),成為最綠的綠地、最熱的熱土、最黑的黑馬。
水是眼波橫,山是眉峰聚。記者隨研修班在湖州市采訪時看到,這里景色秀麗,竹林密布,溪水潺潺,漫步其中,如入仙境。
學湖州,看我市美麗鄉(xiāng)村蝶變。
今年7月,記者在孟州市西虢鎮(zhèn)莫溝村體驗了一把坐小火車的感受。該村負責人稱,這就是從湖州安吉魯家村“移植”過來的項目。
環(huán)村小火車項目是莫溝村田園綜合體項目之一,也是該村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的縮影。目前,莫溝村已發(fā)展成為集美食小吃、宜居宜業(yè)、休閑旅游、生態(tài)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村莊,先后獲得“中國美麗休閑鄉(xiāng)村”“中國宜居村莊”“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”“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”“河南省鄉(xiāng)村旅游特色村”等多項榮譽,成為“太行山下的一顆璀璨明珠”。
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。10月26日,記者走進“云上的院子”,尋一方庭院,不負好時光。
“南有莫干山,北有云臺山”。修武縣確立了打造“北方民宿之都”的目標后,堅定推進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,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。截至去年年底,該縣共打造鄉(xiāng)村特色民宿示范村或項目8個、鄉(xiāng)村特色民宿示范點(戶)60家,年綜合營業(yè)收入突破1億元。
焦作的美麗鄉(xiāng)村還有很多,各美其美,美美與共。
山陽區(qū)中星街道李貴作村的老電影院,用光影留住了激情燃燒的歲月;博愛縣寨豁鄉(xiāng)探花莊村成片的石頭房,讓人感受歲月靜好;中站區(qū)府城街道北朱村、示范區(qū)蘇家作鄉(xiāng)寨卜昌村精雕細琢的古民居,讓人感受古香流韻;“太極勝地”陳家溝移步換景,古樸厚重……開門即是花園,全村都是景區(qū),正在我市越來越多的鄉(xiāng)村變成現實。
打造美麗鄉(xiāng)村的路很長,我市從未停止學習之路。
11月2日,我市發(fā)展鄉(xiāng)村旅游、促進鄉(xiāng)村振興座談會召開。湖州市安吉縣鄉(xiāng)村振興產業(yè)促進會會長朱仁斌及專家組成員,從不同角度談了考察焦作鄉(xiāng)村旅游、鄉(xiāng)村振興的切身體會,并為我市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開出妙方。
困難,困難,困在家里就難。出路,出路,走出去才有路。學湖州,讓我們的思路更加開闊,讓我們的家鄉(xiāng)越來越美、前景更加美好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改玲/文 吉亞南/圖
學習晉江篇
站在平安橋上
感悟晉江精神
今年6月13日至20日,我市在浙江湖州、福建晉江舉辦“學湖州晉江、促高質量發(fā)展”專題研修班。根據工作安排,我有幸參與晉江組采訪。
晉江市區(qū)一隅。
2016年以來,我市相繼舉辦“近學許昌、遠學揚州”“學深杭、促創(chuàng)新”“學成都佛山、促轉型發(fā)展”“學徐州揚州、促轉型發(fā)展”專題研修班。
焦作從大學習中汲取攻堅精神,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。如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擱置8年之久的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,鑄就了忠誠擔當、頑強拼搏、團結協作、無私奉獻的“南水北調焦作精神”。
焦作從大學習中磨礪強大勇氣,解決了不少突如其來的困難和問題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,我市一天時間就抽調14名新提拔縣級干部、1325名市直黨員干部、7142名縣直干部充實到一線,發(fā)動全市2100多個基層黨組織和10萬余名黨員戰(zhàn)斗在最前沿,有力阻斷了疫情傳播。
焦作從大學習中鍛造過硬本領,實現了在危機中育新機。面對疫情沖擊,焦作搶抓經濟秩序恢復,3月底實現了規(guī)模以上工業(yè)企業(yè)和商超全部復工復產,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回穩(wěn)向好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。
這些成績,讓每一位焦作人振奮,更讓我感受到了高質量完成這次宣傳報道工作的分量和責任。為了從記者的視角感受晉江精神,寫出有質量的報道,我先行一步,提前兩天來到晉江,到晉江的大街小巷實地走訪,了解“晉江經驗”的發(fā)展密碼,感受晉江人的“敢拼善贏”。
6月16日一大早,我和采訪組的幾位老師到晉江市相關單位對接,了解晉江的發(fā)展歷程。下午,我們冒著酷暑來到安平橋,聆聽這座古老石板橋上的晉江故事。隨后的幾天,我白天采訪,晚上加班寫稿到深夜,除了完成常規(guī)性報道外,還寫出了《安平橋上看晉江:敢為天下先,愛拼才會贏》《留住城市的根 守護故鄉(xiāng)的魂——從五店市傳統(tǒng)街區(qū)看城市發(fā)展建設的“晉江樣本”》等一系列有深度的鮮活稿件。
回到焦作,我又梳理思路,完成了《從吃穿日用中的“晉江品牌‘看’晉江經驗”》《閩南“華西村”里的幸福經》《工匠精神,“晉”情綻放》《晉江:“小城市”里的大幸?!返纫幌盗小皶x江經驗”報道。報道刊發(fā)不久,一位讀者輾轉找到我的電話,他在電話中說,學晉江,不僅領導干部要下力氣學,普通市民也要學,晚報的報道角度新穎,貼合普通市民生活,我們能從中感受“晉江精神”,這為我們普通市民學晉江提供了樣本。
新時代的故事,需要更加精彩的表達。增強腳力、眼力、腦力、筆力,俯下身、沉下心、察實情、說實話、動真情,以創(chuàng)新的視角,講述焦作好故事,寫出更多有思想、有溫度、有品質的新聞,就是我對記者這個職業(yè)的追求和表達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智玲/文 楊帆/圖
南水北調穿黃工程篇
回眸穿黃工程
再現輝煌歷程
南水北調總干渠如一條玉帶穿城而過,為北依太行的焦作增添了靈氣。
記者杜挺勇在南水北調穿黃工程溫縣段紀念碑處采訪。
其實,早在15年前,南水北調與焦作就有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相遇。2005年,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,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穿越江河水利工程,從溫縣趙堡鎮(zhèn)陳溝村村西的黃河北岸開始施工。
今年年初,我市拉開了黃河生態(tài)廊道建設的帷幕。特殊時刻,當年穿黃工程沉淀下來的攻堅精神,更值得挖掘與銘記。3月份,我和同事連續(xù)多次走近穿黃工程,重新回眸當年的建設之路。
3月11日,我來到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穿黃管理處。這里緊鄰穿黃工程南岸進水口。
采訪,讓歷史重現。那是2005年9月,施工從陳溝村村西開始。兩個直徑18米、深76米的豎井在這里開挖,被命名為“穿越號”的巨大盾構機將通過豎井深入地下,從黃河之下打通兩條平行隧洞。
2010年6月22日,歷時4年9個月,“穿越號”終于到達邙山隧洞出口,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全線貫通。
第一次采用大直徑隧洞穿越黃河、第一次在我國水利史上采用泥水加壓平衡盾構進行隧洞施工、第一次應用雙層襯砌的結構……穿黃隧洞工程的關鍵技術研究,開創(chuàng)了我國的十幾項第一。這項工程也因使用了33項新材料和新技術,創(chuàng)造了110項國內專利,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。
幾天后,我來到穿黃工程的北岸出水口,經批準后進入到當年穿黃隧洞建設時留下的豎井中。
豎井中,聆聽親歷者講述當年的建設故事,更是驚心動魄。豎井挖到40米深時,因地勘孔封閉問題,滲水大量上涌,建設者冒著極大的危險直接進行水下開挖,最終以5米厚的混凝土堵住了漏水孔洞。2007年6月,豎井順利完成施工,開始工作的盾構機卻因一處止水鋼環(huán)崩裂,再次遭遇涌水涌沙。如果處理不當,價格高昂的盾構機將“無法生還”。當時,建設部門一名項目經理帶頭進入豎井高喊:“不要怕,我和大家一起共進退?!贝蠹也活櫳参#瑳_鋒在前,最終化解了危機。
深入的采訪,讓我真正感受到了穿黃工程中凝結出的那種敢于“啃硬骨頭、涉險灘、闖難關”的攻堅精神。
隨后幾日,我回到焦作城區(qū),采訪當年開展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集中征遷相關情況,感受到了那種攻堅精神的延續(xù)。正是全市上下拿出講大局、敢擔當、不畏艱辛的精神風貌,立下“說了算、定了干,再大困難也不變”的昂揚斗志,才讓這項規(guī)模宏大的國家工程、政治工程、民生工程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里圓滿完成。
直到現在,采訪穿黃工程的一次次震撼還縈繞在我的心頭。我堅信,雖然時光匆匆,但“穿黃”的精神和故事從未遠離,結緣南水北調的焦作將繼續(xù)書寫新的輝煌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挺勇/文 宋崇飛/圖
南水北調水廠建設篇
一渠丹江碧水
流入千家萬戶
2020年8月23日,隨著牧野加壓站的投入使用,中站區(qū)的居民也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。至此,我市南水北調蘇藺水廠、府城水廠實現全域通水。
記者朱穎江(右)在蘇藺水廠采訪通水情況。
焦作的供水歷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。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,因特殊的資源,早在1908年就建成了獨立的供水管網,成為河南省第一個供應自來水的城市。
2018年4月28日,隨著南水北調配套水廠蘇藺水廠正式通水,我市的用水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懷川大地用上了丹江水。
蘇藺水廠位于西經大道東側、南水北調2號管理站北側,設計規(guī)模日供水35萬立方米,占地11.67公頃,分兩期建成。昨日,我再次來到蘇藺水廠,站在高高的看臺上,聽著汩汩的水流聲,思緒一下子回到了3年前。
2017年3月30日,蘇藺水廠項目開工奠基儀式舉行。當時,山陽區(qū)新城街道蘇藺村的村民也對這個圍著藍色圍欄的工地充滿好奇:不久的將來,這里會變成什么樣子?
在蘇藺水廠建設的過程中,我多次來到這里采訪,為了盡快讓焦作市民喝上丹江水,施工單位采取多個施工面同時建設的辦法,盡可能縮短建設時間。
當時,這里的建設速度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兒都不夸張。一個星期前,施工人員還在地下作業(yè);一個星期后,地面上就看到了建筑物;再過一個星期,原水泵房、折板反應池、平流沉淀池、V形濾池、清水池、吸水井、送水泵房等多個建筑就初見雛形了?!拔覀兊臅r間是按分鐘來計算的,200多名工人輪番上陣,大家真的是爭分奪秒。”施工人員的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。
2018年4月28日,市委書記王小平高聲宣布:“焦作市南水北調蘇藺水廠通水?!眮碜匀猩鐣鹘绲拇砉诧嫷そ?,共同見證這一偉大時刻。
蘇藺水廠通水當天,我市中心城區(qū)的3.5萬戶14萬余人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。蘇藺村的村民也受到福澤,喝上了丹江水,告別了祖輩使用的地下井水。
2018年9月,位于人民路西段的府城水廠(一期)開工建設。2019年7月20日,府城水廠通水,我市南水北調水廠供水范圍進一步加大。
兩座水廠先后投入使用,提高了居民飲用水品質,確保了城市用水安全,涵養(yǎng)了城市生態(tài)。但是,由于中站區(qū)特殊的地理位置,該區(qū)域的居民一直沒有喝上丹江水。焦作水務公司勇于承擔責任,投入上千萬元資金建設牧野加壓站,敷設供水管網。今年8月23日,牧野加壓站投入使用,標志著焦作中心城區(qū)百萬市民全部用上了南水北調水。
中心城區(qū)實現南水北調水全面通水,對于我市構建城市供水新格局、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穎江/文 宋崇飛/圖
大沙河公園建設篇
從洪澇臭水溝
到生態(tài)幸福河
10月27日,50余只白天鵝飛臨大沙河,在河面上覓食、起舞。這是我市水生態(tài)文明建設取得成效的最好見證。記者記錄下了這一幅魚翔淺底、鳥飛長空的生態(tài)畫卷。
風景如畫的大沙河一景。
2020年,是大沙河生態(tài)治理的第三年。三年來,作為報道大沙河生態(tài)治理工程的記者,有幸親歷了這條穿城而過的“母親河”,由昔日的洪澇河、臭水溝向“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蝶變的過程。
歷史上的大沙河是啥模樣?
在如今的大沙河畔,有一段留住鄉(xiāng)愁的特殊景觀——“沙河記憶”老河道,來這里看一看就知道了。
大沙河是海河源頭之一,發(fā)源于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(zhèn),流經焦作市中站區(qū)、博愛縣、示范區(qū)、修武縣,在新鄉(xiāng)境內入共產主義渠,然后入衛(wèi)河,河流全長115公里,在焦作市境內長74公里,城區(qū)段長35公里。過去的大沙河,作為焦作市的一條重要行洪河道,水災多發(fā),環(huán)境惡化,污染嚴重,魚蝦絕跡,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臭水溝。
近年來,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理念,認真落實黃河流域生態(tài)保護和高質量發(fā)展重大決策部署,堅持水資源、水生態(tài)、水環(huán)境、水災害“四水同治”,大力推進大沙河生態(tài)治理。
如今,隨著大沙河生態(tài)治理工程的不斷推進,大沙河城區(qū)核心段已形成10多公里長、寬220米至260米的景觀水面。我市按照國家AAAAA級景區(qū)的標準,打造大沙河城區(qū)核心段景觀帶各節(jié)點公園。
這里建成焦作最大的人工沙灘——東西長702米、寬20米至60米,總面積達2.5萬平方米的人工沙灘。每到周末,這里人流如織,成為焦作市民的親子樂園。
這里建成最大的戶外體育活動場——建成12個健身園區(qū)、體育場地152塊,建設有各類球場55個,可滿足不同球類愛好者的需求。其中,有“大眼睛”之稱的全民健身中心、文體廣場是我市健身場所的新名片。
這里建成焦作第一個大型水上游樂項目——大沙河游船碼頭,我市將打通橫跨大沙河的凱旋路,游船碼頭向西至大沙河迎賓路橋西側的攔水壩,將形成一個約2公里長、平均水面260米寬的水上運動區(qū)域。
隨著各節(jié)點公園的建成開放,大沙河城區(qū)核心段不僅成為市民休閑、健身“打卡地”,也成為我市迎接八方賓朋的“城市會客廳”——2019年以來,大沙河迎來一個接一個的外地市考察團。
如今的大沙河不僅是風景優(yōu)美、游人如織的幸福河、景觀河,更是一條生態(tài)河。
今年2月份,共有三批142只白天鵝“做客”大沙河。其實,白天鵝只是“做客”大沙河眾多鳥類中的一種。如今,大沙河水面上天鵝飛舞、白鷺翩飛、赤麻鴨成群結隊,已逐漸成了市民習以為常的景象。我市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在這里監(jiān)測到的各種鳥類有73種。
未來,大沙河將更美。今年夏天,我市啟動大沙河生態(tài)治理35公里藝術提升及兩道四路九節(jié)點提升工程,進一步提升大沙河生態(tài)治理項目綠化層次、配套設施、文化氛圍、管理運營水平等,將其打造成焦作新名片、新地標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軍/文 宋崇飛/圖
南水北調綠化帶建設篇
昔日“城市傷疤”
如今“綠色長廊”
一條高出地面數米的人工“天河”,貫穿焦作城區(qū)東西。“天河”兩岸,10公里長、100米寬的綠化帶,成為焦作市民家門口的一個大型帶狀公園。
天河公園風景一角。
作為報道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工程的記者,3年來,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,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城市記憶。
南水北調總干渠征遷、通水后,由于種種原因,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工程一直難以推進,一擱置就長達8年??偢汕蓚榷酁槠婆f的民房,私搭亂建現象嚴重,環(huán)境臟亂差。站在高處看,這片地處新老城區(qū)接合部的城中村,猶如城市的一道傷疤。
面對長期擱置、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,市委、市政府不回避、不推脫,迎難而上,敢于擔當,提出了“說了算、定了干,再大困難也不變”的工作要求,于2017年年初啟動了南水北調綠化帶征遷工作。
至2017年7月9日,我市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4008戶、1.8萬人、176萬平方米的征遷任務,創(chuàng)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跡。
2017年年底,我市在西起豐收路、東至中原路,長約10公里的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總干渠兩側,啟動了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工程。
3年過去了,昔日的“城市傷疤”已成“綠色長廊”。
截至目前,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已建成開放“水袖流云”“楓林晚秋”“玉花承澤”“錦繡四季月季園”“踏雪尋梅”“丹水善流”等10多個節(jié)點公園。
我市深入挖掘工程本身、移民、生態(tài)保護背后的故事,展示好南水北調文化和南水北調焦作精神,發(fā)掘好、保護好、宣傳好文化遺存,講好南水北調焦作故事。除了營造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外,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各節(jié)點公園內還修建了征遷村遺址景觀、復建古建筑、保護征遷遺留古樹等,以留住鄉(xiāng)愁。
天河南路、天河北路是南水北調焦作城區(qū)段綠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該工程自2018年6月份開工至今,10多個區(qū)段具備通車條件。目前,該工程仍在緊張施工中。
該工程建成后,將極大地緩解中心城區(qū)交通壓力,進一步加快沿路兩側的城市化進程,對促進焦作市社會經濟發(fā)展都有重要意義。
我市在城市東部建設南水北調第一樓,展現焦作地方的人文史,打造焦作歷史文化新高地。如今,該工程仍在火熱建設中。
近日,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對我市作出正式批復,同意我市設立國家方志館南水北調分館。目前,該館主體建設已基本完工。預計2021年5月具備開館條件。屆時,該分館將成為集方志館、紀念館、博物館、科普館于一體的國家級綜合型展館,也將是我市文旅新名片。
未來,一座“以綠為基,以水為魂,以文為脈,以南水北調精神為主題”的天河公園將承載焦作人更多、更美好的城市記憶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軍/文 宋崇飛/圖
鄭焦鐵路太焦鐵路建設篇
高鐵跨越懷川
焦作日新月異
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焦作人,這座美麗的小城有我很多美好的回憶。讓我記憶深刻的,無疑是家鄉(xiāng)鐵路的變化。從小在鐵路邊長大的我早已習慣那哐當哐當的聲音,兒時每年過年乘火車去外地探親的經歷,更是讓我喜歡上了火車這個“大玩具”。長大后,高考考入石家莊鐵道學院,畢業(yè)后因熱愛記者這一行當了一名記者,所負責的線口仍與鐵路有關。可以說,從小到大鐵路與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
記者李鍇(左)正在采訪鄭焦鐵路情況。
從慢悠悠的綠皮車到貼地飛行的高鐵動車組,我有幸作為見證者,目睹了家鄉(xiāng)鐵路的巨大改變?;叵?007年剛參加工作時,外出乘火車還是綠皮車。那時我就盼望著,家鄉(xiāng)何時能通高鐵,這個夢并沒有讓我等太久。
2009年12月29日鄭焦鐵路動工,這是一條連接鄭州與焦作的城際鐵路,是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的組成部分。從那時起,我便一直關注鄭焦鐵路的建設,期待開通運營的那一天。
開工、鋪軌、接觸網通電、聯調聯試……鄭焦鐵路的每一項建設,現在想起來像發(fā)生在昨天一樣,歷歷在目。2015年5月21日,我有幸成為鄭焦鐵路首批試乘者。那次采訪我格外細致,不僅關心運行時速和時長,就連座位如何調整、衛(wèi)生間有什么不同都詳細記錄,我想要全方位、多角度向讀者展現即將在鄭焦鐵路奔跑的“大白”有何與眾不同。
2015年6月26日,鄭焦鐵路正式開通運營。這天起,焦作鐵路昂首邁入“動車時代”,家鄉(xiāng)人民翹首以盼的高鐵夢終成現實。從那以后,焦作鐵路駛上發(fā)展的快車道。2016年1月,焦作至北京西的高鐵開通;同年10月,焦作至上海虹橋有了直達高鐵;2019年1月,焦作至深圳北的直達高鐵開通。這不僅讓有著百年歷史的焦作鐵路煥發(fā)了新活力,同時也讓家鄉(xiāng)人感受到了高鐵速度。
高鐵跨越懷川,鐵路引領未來,焦作鐵路一直在前行。隨著2016年10月21日,河南“米”字形高鐵網西北方向的那一“點”太焦鐵路(河南段)正式開建,我內心無比激動,因為這意味著高鐵筑夢的新焦作正在跨入鐵路發(fā)展的“新紀元”。
同期待鄭焦鐵路一樣,每一次太焦鐵路的重大難點、節(jié)點的順利完成,都讓家鄉(xiāng)人民倍感振奮。如今,新建太焦鐵路鄭州局管段已于9月26日正式開始聯調聯試動態(tài)檢測,這標志著該鐵路進入開通運營倒計時。屆時,太焦鐵路將與鄭焦鐵路貫通,形成呼和浩特至大同至太原至鄭州快速客運通道,鄭州到太原將步入兩小時交通圈。
站在建成的太焦鐵路線上,回顧家鄉(xiāng)從綠皮車到高鐵動車組的發(fā)展,親歷焦作鐵路一個又一個跨越,我不禁感嘆焦作鐵路發(fā)展歷程,不僅讓百姓出行越來越方便、安全、高效,也體現出家鄉(xiāng)發(fā)展的進步和變遷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走進鐵路“追風”時代的家鄉(xiāng),未來可期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鍇/文 宋崇飛/圖
黃河大橋建設篇
一橋飛架南北
助力經濟騰飛
一橋飛架南北,天塹變通途。
記者(左三)正在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施工現場采訪。
曾經,滔滔的黃河水灌溉焦作廣袤土地的同時,也給我市人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。想要到鄭州等黃河對岸的城市去,“繞行”“耗時”成為出行的標簽。
如今,一座座黃河大橋橫跨波濤之上,猶如一條條騰飛的巨龍,讓天塹變通途,既給廣大人民帶來了無盡福祉,也為城市的融合與發(fā)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作為一名記者,近10年間我有幸走進焦作境內一座座黃河大橋的施工現場,見證了它們的騰飛。
2013年9月,桃花峪黃河大橋建成通車。該橋是我市第一座跨越黃河天塹的高速公路黃河大橋,也是我市第二座黃河公路大橋。桃花峪黃河公路大橋通車后,使焦作與鄭州之間高速公路的行車距離縮短近30公里,不僅提高了運輸能力,還將南太行山風景區(qū)、云臺山風景區(qū)、鄭州黃河風景區(qū)、桃花峪風景區(qū)、嵩山、堯山及伏牛山風景區(qū)連接成生態(tài)旅游網,成為中原腹地至豫西北地區(qū)的一條快速旅游通道、豫晉能源交流紐帶,對我市經濟發(fā)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。
2019年12月,國道234焦滎黃河大橋建成通車。該橋是我省“十三五”期間啟動的八座干線公路黃河大橋項目之一,是我省第一批PPP交通項目,也是我市十大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之一和2017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。焦滎黃河大橋通車后,我曾跟隨市民任先生體驗了這座大橋帶來的便捷。從焦作境內收費口出發(fā),短短10分鐘就能到達滎陽市境內。
我了解到,該大橋還分別與原焦高速公路、連霍高速公路連接,在交通運輸方面同時擔負著過境交通和城市出入交通流等重要任務,減輕了我市南部交通壓力,把我市打造成豫西北、晉東南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。
現如今,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項目工地施工現場建設正酣,一片繁忙的景象。該項目起于孟州市里村東側,北接在建的省道237沁陽捏掌東至孟州里村段改建工程,向南經孟州市東南部,跨過黃河后,在偃師市張窯東設互通式立交接連霍高速公路至終點,全長18.2公里,估算總投資23.62億元,預計2021年下半年建成通車。
城市發(fā)展,交通先行。國道207孟州至偃師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后,將直接打通國道207斷頭路,從我市的孟州市到洛陽市僅需20分鐘。該大橋的建成通車也將進一步完善河南省公路網,充分發(fā)揮路網整體效益,強化中原地區(qū)交通樞紐地位,為“中原城市群”建設、鄭焦深度融合和鄭焦洛協同發(fā)展提供交通動力。
城市的融合、經濟的發(fā)展,為市民帶來的是一條條致富路,并且還在不斷建設中。據了解,我市還有詹店黃河大橋、東海大道南延黃河大橋和省道236(焦溫快速通道南延)黃河大橋三座黃河大橋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中,這些大橋將接鄭州市沿黃快速通道,實現鄭焦融合“加速度”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珂/文 劉金元/圖
城市建設篇
城市美麗蝶變
百姓幸福生活
用腳步丈量城市發(fā)展足跡,用筆墨、鏡頭記錄懷川蝶變。
晚報記者楊景鵬(左)在解放區(qū)焦南街道平光社區(qū)北塔樓采訪。
作為一名記者,在我市創(chuàng)建全國文明城市、全國衛(wèi)生城市的逐夢路上,見證和感受著這座城市不斷提升的“顏值”和散發(fā)的魅力,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時節(jié)已進立冬,懷川大地仍是五彩斑斕、秋意正濃的盛景。
賞秋何須遠行?每到周末,南水北調城區(qū)段綠化帶、大沙河兩岸,市月季公園等成為廣大市民娛樂休閑、健身愉悅的“網紅”打卡地。
今年8月14日,我市組織教師、模范居民議事會成員、熱心群眾等100余人的“市民觀察團”走進大沙河兩岸、蘇藺體育公園、天河公園?!笆忻裼^察團”成員一邊欣賞著大沙河銀杏長廊的美景,一邊在觀光車上高歌《我和我的祖國》;在贊嘆蘇藺體育公園的建設速度和獨特美景、文化的同時,他們又情不自禁地載歌載舞……“這兩年焦作日新月異,仿佛開啟了‘美顏模式’……”采訪時,一位“市民觀察團”成員連連贊嘆我市城市建設的驚艷巨變。
基礎設施的改造,提升了城市“顏值”。近幾年,我市著眼城市擴容提質,在中心城區(qū)推進城建三年改造提升行動,實施城建十大基礎設施項目,焦作火車站南廣場(南站房)建成投用,城市建成區(qū)黑臭水體基本消除,中原路全線貫通,南水北調兩個配套水廠全部通水,東海大道、棚戶區(qū)改造、南水北調紀念館和第一樓等項目扎實推進,南水北調城區(qū)段和大沙河9個節(jié)點公園建成開放。
堅持以綠蔭城。市區(qū)已新建游園綠地22個,累計完成森林撫育1.3萬余公頃,新增綠地面積52.3萬平方米,城區(qū)綠地率35.7%、綠化覆蓋率41%;利用城市“零碎地”在市區(qū)內建設40個“口袋公園”,在老舊小區(qū)建設16個“口袋公園”,為市民提供更多綠色休閑空間的幸福工程正在加快推進。
老舊小區(qū)的居民不再為基礎設施老化,生活環(huán)境臟、亂、差而煩惱。兩年來,總投資15.08億元,涉及90054戶的859個老舊小區(qū)改造項目加速推進。通過持續(xù)開展“支部聯支部、黨員進社區(qū)”“市直單位幫扶老舊樓院”等活動,許多老舊小區(qū)、樓院實現美麗蝶變,百姓的幸福指數提高。
文明交通的建設暢通了城市脈絡,禮讓斑馬線成為城市最美風景;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,我市目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居民6萬戶以上,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……城區(qū)面貌不斷改善,城市品位不斷提升。收容流浪犬只、規(guī)范養(yǎng)犬行為以及公勺、公筷等一場場專項行動的深入推進,更豐富著城市文明內涵,提升市民文明素養(yǎng)。
《河南社會治理發(fā)展報告(2019)》顯示,焦作城市宜居指數和獲得感指數均居全省第一位,連續(xù)四年進入全省前四。“精致”“品質”已經成為焦作的新亮點、新名片。
看得見的改變,摸得著的幸福,作為記者,真心為家鄉(xiāng)蝶變點贊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景鵬/文 王夢夢/圖
疫情防控篇
記錄同心抗疫
感受城市溫度
今年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場上,377萬焦作兒女攻堅克難、英勇擔當的奉獻精神,再次被全面煥發(fā)出來:3萬余名醫(yī)護人員白衣執(zhí)甲,逆向而行,晝夜奮戰(zhàn)抗疫一線;16名援鄂醫(yī)療隊員臨危受命,馳援武漢;11萬名黨員和60萬名群眾攜手并肩,堅守一線,守護全市人民安康……
記者王冰(左二)在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采訪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。
他們是無畏的戰(zhàn)士,用實際行動,刷新了焦作這座愛心城市的文明標尺,提升了焦作這座愛心城市的暖心溫度。
此時此刻,我們回憶共同經歷過的一幕幕:
“焦作加油!武漢加油!我們來了!”2月2日12時許,市政大廈門前廣場,我市首支馳援武漢應急醫(yī)療隊的14名醫(yī)療隊員緊急集結,他們帶著市領導和全市人民的殷切囑托和期望前往武漢。不久,2名疾控消殺隊員跟進前往武漢馳援。
記者通過前方連線,先后采寫了《面對死神,我們直面而上,何懼辛苦》《豎起大拇指那一刻,我們彼此道珍重》等一篇篇報道,見證了醫(yī)護人員為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,不惜一切奮斗在一線。
誰都知道,離病毒近一步,危險就增加一分。
2月3日,經過13天的精心治療,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賀某某治愈出院。當他走出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病房樓時,醫(yī)護人員為其送上了鮮花和祝福。2月11日,又有兩名患者治愈出院。在接受采訪時,這些患者內心對社會、醫(yī)院充滿著感激,是醫(yī)護人員用“溫暖”和“光亮”治愈了他們的身體和心理,這分感動讓人動容。
有多少感動,就在一瞬間。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中,在全市各社區(qū)疫情防控點,一面面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。5100個黨員志愿服務隊、黨員先鋒隊,筑牢了全市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。
作為一名“90后”,解放區(qū)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區(qū)黨委書記、社區(qū)團支部書記岳然有三個“最難忘”。
第一個是,他帶領社區(qū)工作人員用2天時間排查了7000余人,把轄區(qū)內湖北返鄉(xiāng)人員全部排查到位。
第二個是,從武漢回焦作的一名大學生在隔離結束時,發(fā)來短信主動要求加入抗擊疫情志愿者隊伍。
第三個是,在疫情面前,轄區(qū)居民沒有退縮,有些居民主動承擔卡點值班任務,還有一位老中醫(yī)免費為大家熬制中藥。
至今,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場看不見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戰(zhàn)斗,依然無法忘記那一個個披星戴月堅守在萬家燈火后的身影,依然會為那些隔空的擁抱、無聲的告別而感動落淚。
這就是焦作,每個角落都散發(fā)著溫度的城市。
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冰/文 宋崇飛/圖
編輯:鄭小超